集团新闻

红海扬帆激战正酣!陈佩娜拆解十五运帆船规则

十月的汕尾红海湾,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掠过海面,17 支代表队的 228 名帆船选手驾驭着各色赛船劈波斩浪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帆船赛正进入白热化角逐阶段。这片被誉为 “粤东麒麟角” 的海域,正以 5 至 6 级的稳定风速与清澈水质,为这场全国最高水平的帆船赛事提供着绝佳竞技舞台 —— 而岸边的解说席上,世界冠军陈佩娜的实时规则解读,更让观众读懂了浪花背后的专业博弈。

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籍运动员,曾斩获世锦赛冠军与亚运会金牌的陈佩娜,站在熟悉的南中国海畔,话语里满是对这项运动的热忱。“大家看起航线上的船队,现在都在小心翼翼调整位置,这正是最考验规则意识的时刻。” 她指着海面解释道,目光随着蓄势待发的赛船移动,“根据规则,信号发出前任何船体部分触线都算抢航,轻则罚时重则召回,刚才山东队那艘船后退半米,就是在规避违规风险。” 这番讲解恰好呼应了第一阶段比赛中,多支队伍因精准把控起航节奏脱颖而出的战况。

红海湾突如其来的阵风让赛场局势骤变,几艘赛船在转向时险些碰撞,陈佩娜立刻指向这一画面展开解读:“这就是航行优先权规则的实战场景。右舷受风的船拥有先行权,刚才浙江队的船主动避让,正是遵守了‘左让右’的核心准则。” 她进一步补充,这种类似 “海上交通规则” 的规范,在风高浪急的红海湾尤为关键 —— 赛事期间最大 7 级的阵风,已多次考验选手们的规则执行与应急反应能力。当被问及本土作战的优势时,陈佩娜笑着说:“红海湾的风有独特的‘脾气’,熟悉这里的气流变化,能更精准地判断避让时机,这也是广东队在混合诺卡拉 17 级项目夺冠的秘诀之一。”

红海扬帆激战正酣!陈佩娜拆解十五运帆船规则

绕标环节的激烈争夺中,陈佩娜的解说让观众看清了战术细节:“以标为中心 3 倍船身长的区域是‘标区’,外侧船必须给内侧船留足空间。刚才上海队绕标时刻意放慢速度,就是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抢占有利航线。” 她结合自身征战经验举例,2017 年世锦赛夺冠时,自己正是凭借精准的绕标策略拉开差距,“规则不是束缚,而是战术设计的依据,像这次第一阶段夺冠的池清斌,每一次绕标都踩在了规则的‘安全区’里。” 这番话点出了赛事数据背后的逻辑 ——10 个竞赛小项的优胜者,无一不是规则运用的高手。

谈及观众最关心的计分规则,陈佩娜用通俗语言拆解了专业体系:“帆船比赛采用‘低分制’,第一名得 1 分,第二名 2 分,以此类推。这次第一阶段要比 3 天 10 轮,取最好成绩晋级,就像浙江队徐建勇 / 肖海伦组合,靠稳定的低分表现锁定了混合 470 级决赛资格。” 她特别强调,奖牌轮还能去掉最差轮次成绩,这种规则设计既包容意外,又考验综合实力,“这也是帆船运动的魅力所在,不到最后一轮永远难分胜负。”

MK,mk体育,mksport体育,mk体育官网入口,mk体育平台

赛场之外,陈佩娜对红海湾的赛事保障赞不绝口:“升级后的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,配套了体能中心和运动员公寓,连裁判船的通讯设备都符合国际标准。” 她透露,自己赛前曾特意来到赛场考察,看着岸边 “办好一个会、提升一座城” 的标语,真切感受到汕尾对帆船运动的重视。而对于 10 月 30 日的决赛,她给出了专业预判:“目前晋级的选手都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,最终胜负很可能取决于规则细节的执行精度。”

当最后一缕阳光为白帆镀上金边,第一阶段晋级的选手们正忙着检修船具,陈佩娜的解说仍在继续。红海湾的浪涛里,既有赛船劈波的激情,也有规则守护的公平 —— 正如这位世界冠军所说:“每一朵浪花都在诉说规则的重要性,这正是帆船运动最动人的地方。” 随着赛事进入决赛阶段,这场 “规则与速度” 的海上盛宴,还将在南中国海畔书写更多精彩篇章。

发表评论